|
紐西蘭五歲新生入學的上課概況(下) 欣月 孩子們最喜歡的遊戲時間,就在數學活動時間結束後來到,雖然只有15分鐘,孩子們把握時間先吃過點心,就三三兩兩的做他們愛做的事去了,有些選戶外遊戲區,有些繼續留在教室內。值班老師會過來鼓勵孩子們多到戶外走動,並協助孩子處理一些糾紛或意外之類的問題,其它老師則一起到休息室喝早茶,順便聽聽行政公告。等上課鐘響時已經11點整了,接下來到午餐前共有一個半小時的閱讀時間,這段時間也是老師們歡迎家長支援的時段,如果有更多家長來參與孩子們的學習,孩子們就能得到越多的個別的指導。 閱讀時間一開始,老師拿了ㄧ本大書,和全班學生一起讀,隨著簡單的句子和生動的圖畫,孩子們的眼神和表情也跟著變化,看得出來孩子很喜歡跟著老師讀大書的。除了內容有趣外,老師精彩的導讀和戲劇化的朗讀更是吸引孩子的主因。大書讀完,老師又把孩子們分成兩組,一組孩子可以自行選書讀,另一組孩子則由老師帶領認一個字母,今天的主題是「U」,他們一起唱一首歌--Uppy Umbrella says U. 老師拿著大字報,孩子們跟著錄音帶唱。從A到Z都有一首歌,這些字母歌裡簡單有趣的歌詞,協助孩子們辯識不同的英文字母,即使有些孩子已經會認ABC了,唱這些歌對他們而言也很有趣,更何況歌詞裡也有其他的生字可以認。歌謠與童詩,因為簡短、重複性和押韻,便於孩子們朗誦記憶,是協助孩子們辨別發音與認字的好方法,因此在低年級的課程中搭配了許多唱讀歌謠與童詩的活動。 接著老師又將孩子們分成四組,一組自由選擇小書閱讀、一組選大書閱讀、另一組畫寫一個字母,老師此時選了ㄧ個孩子,與他做一對一的閱讀評估,通常這個時候會有父母親來幫忙,因為畫寫字母的孩子需要有大人幫他們不斷的重複唸出所學的字,一邊巡看有無需要幫助的孩子。這樣子,一個半小時的閱讀時間就結束了。 十二點半到一點半是午餐休息時間,下午的課程重點在於科學、社會和體能教育,經過一個早上專注的學習,下午的課程就顯得輕鬆活潑多了,有時後會安排家庭集會、學校集會或是表演活動的採排,要不就有圖書館時間或則電腦時間,與科學和社會相關的課程的花樣很多,有些較生活化的課題也都可以被納入,像烹飪、參觀等等。 放學了,我一天的參觀也結束了,看著孩子們收拾書包,我好奇地想:書包裡面會有什麼東西呢?「妳猜猜看!」孩子問我。國語?數學?社會?自然?習作?作業本?腦海裡馬上閃出這堆教科書,因為書包太滿了便當和水壺得另外用手提。而這裡的孩子,書包裡面最重要的是裝一個便當盒,要不就加上一件外套,還有一本小書或學校的通知單,這本小書是老師讓孩子從學校借回去的,請父母每天陪孩子讀一本小書,是紐西蘭政府別出心裁的政策,這讓孩子的書包每天都有一本不一樣的小書跟著來去。想想看,一天一本,一個學年下來少說也讀了ㄧ百本,無怪乎紐西蘭的識字率也是在全世界上數一數二的。 當了八年的老師加上少說也當了20年的學生的我,過慣了使用教科書的教學模式,驚訝於紐西蘭的小學裡,所有的課程竟沒有用過任何一本教科書。所有的書籍和教材琳瑯滿目的收放在教室裡,這些書籍、教材教具是重複被使用的,父母不必花錢買,孩子們更不必每天背著厚重的書包上學,許多教學用的大字報是老師親手制做的,孩子們除了得自行準備筆記本和文具外,所有的書本和教材都是放在教是公用的。瑪克瑞老師帶我參觀她們的資源室,一套套不同程度的小書被歸類在書架上,大部份的書籍都是政府免費供應的,而有一部份小書則是委員會決議購買的。這些小書就成了紐西蘭歷代孩子的共同資源,孩子們除了在學校閱讀,還可以選一本帶回家與父母一起閱讀。 個別化的教學是紐西蘭小學的特色,為了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,班級人數不能過多。通常小學上課人數在一個教室通常少於30個學生,尤其在新生班級人數頂多達25人,而目前的新生約有15人,陸陸續續會有滿五歲的孩子進到這個班,如果新生班人數滿了,他們就再新開一班,瑪克瑞太太會留下幾個較新的孩子,加上幾個新生又成了另一個新生班,而舊的班級則新聘一位老師來帶,如果一整年的新生班都沒有超過人數,那麼只需要把幾個學習能力教強的孩子併入舊生班。 為了個別化教學,新生的入學評估是很重要的,每個新生在剛進入這個班級時,老師會幫他作學習能力的個別評估,這不是考試,也不是在測驗老師的教學能力,是在看孩子已具備了哪些能力,以便老師在往後教學時可以知道如何協助孩子。學習能力評估包括三大項,第一部份是看孩子的閱讀概念,看孩子對書的認識程度,例如那裡是書的標題,孩子是否知道字的排列順序,句子從哪兒開始?到哪兒結束?字體印顛倒了孩子是否知道?第一個字沒有大寫,標點符號用錯了孩子是否能指出,等等。第二部份是看孩子對故事了理解能力和口語能力,老師會讀一本孩子選的故事書,並問他幾個相關的問題,接著請他把這個故事說給他的朋友聽,藉此老師可以明白孩子的理解能力,文字的選用能力和字彙的多寡。第三部份是孩子的數學能力,看孩子是否瞭解數字的概念,加減的概念,等等。 怪不得老師在上課時間經常把孩子分成不同的組別,原先我以為只因為人數少教學比較容易進行,而更重要的是,老師可以根據孩子不同的學習程度,設計不同的的教學內容。同樣在學習,為什麼有些學習可以是生動快樂的,而有些則是充滿了競爭與壓力?經過了今天的參觀我終於可以瞭解,為什麼當年女兒在英文很有限的情況下,每天還是可以快快樂樂的上學,因為上學很好玩,許多根據個別需要的教學,讓孩子減輕了學習的壓力,讓學習不但很有安全感而且很有趣(全文結束)。
|